银行承诺对优质无缝钢管钢贸商给予续贷支持
“钢铁贸易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,银行在此期间也一直在推波助澜,如果整个钢贸行业出问题,也将导致整个金融系统性风险。”一位钢铁行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,因此,目前对钢贸协会和银行来说,重要的是在贷款时严格监管,甄别哪些钢贸企业有正常还款和借贷的能力,哪些则是要重点监控甚至是淘汰出局的,而不是“一刀切”。
上述行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,其实在目前整个钢贸行业中,库存不多、专心供下游的钢贸商问题还不大,资金压力较大的主要是一些借助钢贸生意不务正业多元投资,以及借建钢材市场圈地融资的部分群体。
据记者了解,目前上海的钢材市场有60多家,但正规的只有40多家,而江浙地区更是充斥着密密麻麻200多家钢材市场,有些投资人以建钢贸市场为名,拿下一块土地,成立一家担保公司,就开始“招商引资”,从银行获得贷款后大部分则去投资房产等或者进行拆借,甚至购买豪车、奢侈品挥霍。
“通过向银行、担保公司交纳层层担保金,以及必须附带购买很多理财产品才能够贷到款,很多钢贸商的融资成本超过15%,以前房地产市场好的时候这部分成本还好消化,可现在钢材卖不掉了,房子也脱不了手,反而是以前贷不到钱,买不到地,踏踏实实做钢贸的现在比较安全。”一家沪上钢贸商对本报记者坦承。
“2010年前,钢贸商每卖一吨钢材,可以赚到300~500元的价差,如今价差只有30~50元了,能够分享到的利润蛋糕大幅萎缩,意味着肯定要有人退出。”上海钢联总裁朱军红告诉本报记者,钢贸领域的整合时代正在来临,钢贸商数量将大幅度缩减。
朱军红预计,如今的市场规则更偏爱资金雄厚的大型钢贸企业, 中型公司的发展要艰难得多,而相比之下,市场反而给小公司留出了发展空间,因为这些公司往往可以提供大、中型公司不可替代的特殊产品或服务。
朱军红进一步指出,能够活下来的钢贸商,应该尽量变现资产,回归主业,并向下游的钢板切割等深加工延伸,“闭着眼都能赚钱的十年已经过去,现在就要回归到真正的价值链和供应链,延伸加工、配送、仓储、运输、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。”
|